骆利群庄小威校友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发布时间:2015-05-13     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月1日,美国科学院公布84新晋美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中国科大少年班校友骆利群、庄小威名列其中。

 

   骆利群(81少/818校友),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1981年初中毕业后考取中国科大少年班。1985年,他被中科院生化所免试录取为研究生,1986年1月获中国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1987年8月赴美留学,在美国Brandeis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6月获博士学位。1992年9月,骆利群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6月,他在斯坦福大学任助理教授,从事神经发育方面的研究。1987年起,骆利群博士在《美国科学院院报》、《神经元》、《神经科学》、《基因与发展》、《细胞生物学》、《自然》等世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1997年,获得斯坦福大学Sloan奖。2001年,他任美国《神经元》杂志副主编。2005年3月,他当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同年9月,他获得Jacob K. Javits奖。2012年2月,他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4月17日又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庄小威,现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教授。她1972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1987年从苏州中学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199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师从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在斯坦福大学做生物物理学博士后研究。她在单分子动力学、核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机制、细胞核病毒的相互作用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年来发明了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STORM荧光成像技术,使得光学显微镜分辨能力接近纳米尺度,极大地推动了亚细胞微观结构的研究。她连续多年在《自然》、《科学》、《细胞》、《自然.方法学》、《自然.细胞生物学》、《神经元》、《美国科学院院报》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2003年她获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也是24个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2005年3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会从全美三百多位提名人中遴选出43位研究员(HMMI),在此后7年中向每位提供700万美元资助,庄小威和骆利群榜上有名,同时当选。她还曾获得HHM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ward,TR Worlds Top 100 Young Innovators Award,Max Delbruck Prize in Biological Physics,Raymond &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Biophysics等著名奖项和荣誉。2011年5月14日庄小威受聘中国科大“大师讲席”教授。侯建国校长为庄小威颁发“大师讲席”教授聘书。

 

   美国科学院院士是美国学术界最高荣誉之一,当选者均是在科技和工程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美国科学院每年增选的院士与外籍院士分别不超过84名与21名。截止2012年5月1日,美国科学院有院士2152名、外籍院士430名,其中约200位院士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据了解,84位新科院士中还有Yuan Chang等华裔(她出生在中国台湾省)。本次还有来自15个国家的21位学者当选为无投票权的外籍院士(Foreign Associate),其中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教授。

 

   据统计,自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共有8位大陆旅美学者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庄小威与骆利群在2012年同时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这使得中国科大校友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人数超过中国大陆其他高校。40岁的庄小威也打破了“文革”后大陆华裔学者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最年轻纪录,她也成为唯一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的“70后”大陆华人。

 

   两位校友当选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科大少年班教育的初步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大少年班自1978年创办至今,已培育出超过120位大学教授,遍布北美与中国著名高校。

 

   新闻来源:新闻来源请见美国科学院网站

 

                      (校友新创基金会、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