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沙龙】天问之路,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发布时间:2021-07-19     来源于:上海研究院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两千多年前的屈原曾借由楚辞表达过他对真理的追求。我们的古人,心里早已装着星辰大海,屈原的长诗《天问》就曾以奇绝的想象力发出了对天地万物和日月星辰规律的探寻。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人类文明经过漫长的跋涉,已经大大拓展了活动范围,曾经只存在于想象和神话故事里的月亮,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曾经遥不可及的“荧惑”,我们人类也可以去拍拍实景照片。在这些伟大的先行者中,当然少不了中国的身影。

图片

去年七月,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它肩负着我国的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于今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开始了一系列对火星的探测。

“那么,人类为什么一定要去探索火星呢?火星上有生命吗?”在近日的墨子沙龙,小朋友们对我国火星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孙泽洲发出了这样的“灵魂拷问”。

人类自古以来对火星就有复杂的感情

火星,作为出现在中西方各种神话传说中的主角,一直寄托着人类的复杂感情。我们古代中国人称他为“荧惑”,而在西方,人们将它看做战神的化身。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人们不再对火星抱有这么多恐惧,反而更多了好奇和向往。火星,成了各种科幻电影的重要元素。

实际上,火星独特的特性,也让它成为人类可能的移民星球之一。它和地球距离相对较近,在昼夜变化、四季交替等方面有一些跟地球相似的地方。此外,火星的今天可能是地球的明天,它的现状在科学上也为人类研究地球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人类真正开始对火星的进军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经过一段沉寂期,近三十年来,终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仅在2020年,就有三个国家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开启了火星探测新纪元。在所有参与火星角逐的国家中,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一次实现绕、落、巡,这是独一无二的。

天问长歌,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

我们都知道,天问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其中,着陆巡视器上搭载着火星车——祝融号,于5月到达火星表面,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祝融这个命名,说起来十分有来头,祝融在中国古代被尊为火神,象征希望和光明。用它来命名火星车,不仅贴合火星二字,更是象征我国科学家将其看作星际探测的火种,探寻深空、追求卓越、自我超越的决心。

图片

在墨子沙龙现场,孙泽洲十分赞同潘建伟院士将天问工程类比古丝绸之路,其中的艰难困苦和漫长曲折,丝毫不亚于古代人开拓丝绸之路的艰辛。对于距离四亿多公里的未知星球,我们有太多困难需要克服。就我们中国人来说,早在2007年,嫦娥一号取得成功的时候,就开始思考火星探测工程。只是当时的技术条件还不完备,后来,我们在月球探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经过技术准备和严谨论证,火星探测任务2016年才正式立项。可以说,仅仅是立项这一关,就凝聚了无数航天人的青春和热血。

立项之后的挑战更加艰巨。比如,曾经一直禁锢我们的通信问题,今天说起来,让孙泽洲十分自豪。我们知道,火星和地球之间的最远距离大约相当于地月距离的一千倍,而通信信号无线电传输的能量传输跟距离的平方是成反比的,这样的衰减曾经是火星探测一个瓶颈。经过十多年的技术积累,我们今天已经有了很完备的地面设施,灵敏度大大提升,探测器全数字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航天人还根据我们自己天问任务设计了中国版中继方案。“现在,通信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那么困难啦。”孙泽洲十分欣慰地说到。

除了通信问题,火星探测任务还面临“魔鬼九分钟”、火星车太阳翼设计、火星极低温、火星沙尘暴、在轨故障避免等很多大大小小的难题。航天人将所有努力集中于天问一号那将近三百天的行程上,终于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火星梦。

回顾这一路的历程,孙泽洲感慨良多,他认为,从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到今天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的优异表现,积累了无数物质和技术基础,但其实更宝贵的,是这个过程带给所有航天人和中国人的精神财富。我们中国人把神话变成现实,不畏艰险,追求卓越,靠的就是我们对初心的坚守和不懈的努力,这种初心和努力,象征着中华民族对于求索宇宙真理的执着追求,也预示我们能够在未来的星际探测中能够走得更远、更好。

天问只是起点

天问点亮了我国深空探测的火种,它不是终结,而是起点,未来还有小天体的探测、火星的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诸多任务。孙泽洲表示:“人类的征程是星辰大海,希望我们在未来的征程中能得到公众的支持、帮助和参与。”

图片

在活动尾声,潘建伟院士由衷发出感慨:从屈原的诗词到今天的天问,人类走过了两千多年,我们实现了古人的一些理想,了解了宇宙的一些奥秘,但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类还是非常弱小,需要我们一代代接力下去,才能将“问天”的道路越走越好,实现天问之路的初心。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