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围绕国家需求 迈向科技前沿 ——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18-09-25     来源于:上海研究院

本报记者 朱思雄 韩俊杰

《人民日报》(2018年09月23日01版)



    秋日的中国科大校园,阳光明媚,一张张青春的面孔成为校园里的美丽风景。“科大今年招收本科生1860多人,这一数字多年来基本保持稳定。”中国科大教务处长周丛照介绍说。


这样的精彩纪录在学界众所周知:中国科大每1000名本科毕业生,就产生1名院士、700多名硕士博士。这个比例居全国高校之首。


“小而精”,正是科大的办学理念。60年来,中国科大的科技人才如雨后春笋,原创成果呈上升之势。这所地处中部省份安徽的“国字头”高校,在科教报国的道路上步履坚实、收获满满。


红色基因 科教报国


1958年4月,中国科学院提出要创办一所新型理工科大学,很快得到中央批准,筹备4个月后即招生办学。没有校址,原中央党校在北京玉泉路的二部让给中国科大作校址;没有校舍,解放军政治学院的两栋楼借给中国科大作宿舍;没有学生,中央通知各省市从当年的考生中优先录取一批品学兼优者进入中国科大学习……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图画。”1958年,在成立暨开学典礼大会上,首任校长郭沫若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话,勉励这所白手起家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也宣告了冠以“中国科学技术”之名的大学的诞生。


从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启了理工融合、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办学历程,为近代自然科学相对薄弱的中国注入鲜活而持久的动力。她的创办,被誉为“我国教育史和科技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


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升空、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科研成果捷报频传,这一切离不开科大师生团队的并肩奋斗。更多的科大人,活跃在国防、科技、教育和高科技企业等科研一线。“科大学子去艰苦地区工作的比例很高。”中国科大教务处副处长马运生说。


“中国科大是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创办的大学,先天的基因里就把‘红专’嵌入了进去。60年来,中国科大始终围绕国家需求,迈向科技前沿,这同我们科教报国的传统息息相关。”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说。


在中国科大校史馆,一台十分老旧的质子静电加速器静静矗立,这是著名物理学家赵忠尧用从国外收集回来的零部件组装成的。


多年后,量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大副校长潘建伟院士的一条短信“希望努力学习,早日归来,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让青年科学家陆朝阳学成报国之心更加笃定。


“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中国科大校歌的首句即宣示了这所由新中国创办的新型理工科大学的使命与担当。她传承了延安时期的抗大精神,并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从此,“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成为中国科大矢志不渝的办学理念与精神追求。


所系结合 英才摇篮


刚刚升入中国科大地空学院读研的王沁霞,高二时就立志要考入这所大学,最终得偿所愿。前两年学习基础课,大三时进入实验室做科研。王沁霞说,只有回到实验室自己才能找到归属感,而这离不开科大“所系结合”的办学模式。


建校之初,中科院即确立了“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由一个或几个研究所来支持中国科大办一个系,把基础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让最好的老师给学生上课。钱学森任力学与力学工程系主任,郭永怀任化学物理系主任,还有严济慈、华罗庚……年轻的中国科大,云集了当时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核物理、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化学物理、近代力学……建校时13个系、41个专业,无不聚焦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和“两弹一星”对人才的需求。


中国科大南迁合肥后,办学传统一直延续,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更是日益加强。“学生们可以选择到北京、上海乃至遍布全国各地的中科院各研究所做科研、实习、参观等,甚至到国外的科研机构实习,锻炼科研能力,有的从中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马运生说。


截至2018年,中国科大少年班共毕业4140名本科生,90%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至少有200人成为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构教授,其中包括5名中外科学院院士。


2013年和2015年,中国科大先后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量子信息科技、高温超导、纳米科技、生命科学、火灾科技等领域,处于世界前沿水平。


平台聚集  创新重镇


2个国家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7个国家级科研机构……截至目前,中国科大是国内拥有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最多的高校。正在建设的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中国科大是主力军,其核心单元——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由中国科大牵头筹建。


在中国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内,偌大的大科学装置可以把一个带电离子加速到亮度约为太阳光的一亿倍,波段涵盖了从红外至X射线,波长覆盖跨度达到约六个数量级。“科研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波长,从而为量子功能材料、物质与生命科学交叉以及能源与环境等领域提供一个先进的研究平台。”实验室副主任王琳介绍。


据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发布的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统计数据,中国科大有12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学科,共发表SCI论文37427篇,被引用次数534483次,其中篇均被引用次数为14.28次。自然指数(NI)保持全国高校前列。此外,专利申请数量和获得授权数量逐年增长,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74%。


科技成果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室。中国科大先后孵化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企业100多家,其中科大讯飞、科大智能、科大国创、国盾量子通信等均已成为行业翘楚。


“我们要继续弘扬科教报国的优良传统,传承‘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精神,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早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信心满满。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09/23/nw.D110000renmrb_20180923_6-01.htm



更多报道:


【新华社】穿越时空的不懈攀登——中国科大科教报国60年记

9月22日,新华网以《穿越时空的不懈攀登》为题,从“为国立学:攀科学技术高峰”“守拙崇教:科技英才之摇篮”“接力攀登:铸‘红专并进’之魂”三个方面,报道了中国科大自1958年建校起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勇于攀登,敢于超越,静心育人,潜心科研,创造了本科毕业生“千生一院士、七百硕博士”的全国高校最高比例,成为建校时间虽短,却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最多的高校。


【光明日报】中国科技大学 科教报国六十载

9月18日,《光明日报》头版以《科教报国六十载》为题的报道称:中国科大创办于1958年,是共和国办学历史最短、办学规模最小的一流大学,却屡屡创造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被誉为“中国科大现象”。该文综合报道了中国科大“科教报国、不忘初心”“崇尚学术、创新为本”“规模适度、尊重个性”的办学特色和成果,正朝着创建“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大60年:脚踏祖国大地 仰望科学星空

9月18日,《中国青年报》头版深度报道了中国科大从筹办和搬迁,首创少年班和研究生院的创新办学,尊师重教的学术氛围,以及为国服务、为民服务的精神印记四个方面,详细地描述了中国科大生于忧患的经历、以生为本的特色、崇尚学术的环境和创新报国的理念。报道称:追溯历史会发现,当年这所瞄准“两弹一星”而建的大学,生来就与“星”结缘。从攻克“两弹一星”,到发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再到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升空,一代代中国科大人始终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不畏艰难,勇闯科学高峰,将科技创新突破与国家发展进程紧密相连,开创了科教报国的“群星闪耀时”。


【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大的一流密码(上)

从9月11日起,《中国科学报》开设专栏,解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0年来独特的轨迹与理念。11日该报在头版位置,以《中国科大的一流密码(上)》为题,围绕中国科大“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和“科教报国”的使命,通过几个历史片段和一个个故事、事实,勾勒出中国科大红色基因、爱国奉献,精英教育、爱生如子,民主办学、敢于创新的优良传统和卓越办学成就。


【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大的一流密码(下)

9月12日,《中国科学报》头版以《中国科大的一流密码(下)》为题,围绕中国科大的当前发展和光明前景,从科研人才会聚、后浪强劲,科教报国、成果显著,顶天立地、服务地方三个方面,描写了中国科大60年办学成就和美好的未来图景。


【中国科学报】辉煌、非议、坚持:少年班风雨四十年

9月13日,《中国科学报》专题报道了中国科大首创少年班、探索培养拔尖人才模式的历史和成就。报道称,自创办伊始,少年班不断调整招生和培养模式,在办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对学生严格选拔,精心培养。40年来,少年班的毕业生人才济济、成就瞩目,受到全国关注。


【中国科学报】新中国首个研究生院的前世今生

9月17日,《中国科学报》对中国科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文章从“板房学院”启航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勇立潮头、从“所系结合”到“科教融合”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科大创办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的历史,总结了中国科大研究生院40年来的办学成就和创新成果。报道称:40年来,跟改革开放同岁的中国科大研究生教育,乘改革开放之东风,不断创新跨越。


【中国科学报】科研创新频频亮剑

9月18日,《中国科学报》聚焦中国科大科技创新工作,以《科研创新频频亮剑》为题,报道了中国科大成立60年来,秉承“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精神,始终走在科技创新前沿,频频挺进“科学无人区”,在基础科研领域实现“并跑、领跑”,在多学科实现交叉合作,积极促进成果转化,成为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中坚力量。


【中国科学报】无行政化 无门派之分 无后顾之忧 中国科大打造“三无四有”科研环境

9月19日,《中国科学报》专题报道中国科大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与成就,从“年轻人的沃土”、“‘不打扰’的环境”、“‘大道无痕’的管理”三个方面,探索了中国科大创办以来人才队伍逐渐壮大的深层原因。报道称,中国科大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的研究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着力打造无行政化、无门派之分,无后顾之忧的科研环境,确保人才有顶级的科研平台,有很好的科研评价体系,有优质的学生,有青山绿水。


【安徽日报】穿越时空的创新密码——中科大建校60周年特别报道(上)

9月19日,《安徽日报》头版以《穿越时空的创新密码》为题,从“誓攀创新高峰”、“蓄足创新底气”、“厚植创新沃土”三个方面,报道了中国科大坚守历史担当和科学追求,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勇攀科学高峰,涌现出一大批世界级科技成果;搭建重大创新平台,成为国内拥有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最多的高校,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基础;倡导学科交叉、合作共赢,鼓励自由探索精神,尊重科学规律,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安徽日报】“顶天”“立地”的创新力量——中科大建校60周年特别报道(下)

9月20日,《安徽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顶天”“立地”的创新力量》为题,从“科技英才的摇篮”、“革故鼎新的标杆”、“校城并进的典范”三个方面,报道了中国科大“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精神,滋养培育了众多科技领军人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教学改革创新走在全国高校前列;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孵化培育高新企业,服务省、市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网】中科大毕业生在华盛顿举行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

【央广网】中国科大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

【中国新闻网】海内外校友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60周年

【中国科技网】红专并进一甲子,科教报国六十年 中科大举行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

【中国科学报】“我奉献,我自信”

【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大少年班学子:从来没把自己当“神童”

【China Daily】University celebrates 60th anniversary

【China Daily】Gifted students revel in a class of their own

【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大举行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 白春礼寄语科大

【中国科学报】首届“嘉庚论坛”召开 搭建跨领域对话平台 推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中国科学报】大学校长齐聚中国科大:共话教育创新 擘画发展愿景

【中青在线】2018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科大举行

【中国教育报】2018年度“求是奖”颁奖

【中国新闻网】2018年度求是奖颁奖 杨振宁等出席典礼

【中国科学报】2018年度“求是奖”揭晓

【央广网】教育创新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中国科大举行

【安徽商报】中科大匿名校友 向母校捐6000万元

【安徽日报】赶超一流的创新之路

【安徽商报】中科大少年班四十周岁啦

【安徽商报】千名毕业生里 就有一位院士

【安徽商报】出身少年班的合肥才女 向母校捐了一个亿

【安徽商报】中科大举办教育创新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安徽商报】我们都有一个家 名字叫科大

【安徽商报】三千校友 四海归来

【新安晚报】中国科大校友论坛开启—— 张亚勤杨元庆回母校谈创新创业

【新安晚报】中国科大一甲子培养14万名英才

【江淮晨报】中国科大再获校友1亿元捐赠

【合肥晚报】众多科大学子从“学校”走向“市场”

【合肥晚报】全面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合肥日报】勇立潮头 扬帆前行——中国科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四十年

【合肥晚报】我国首所研究生院在“板房”中诞生

【合肥日报】中国科大校友创新论坛举行

【江淮晨报】争取基础前沿学科 率先进入国际前列

【江淮晨报】中国科大举办 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

【合肥晚报】企业界“大咖”热议人工智能

【合肥晚报】“在校时,我们有更多机会与科学大师直接对话”

【合肥晚报】建成有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 世界一流大学

【合肥晚报】英才之摇篮 创新之重镇

【合肥日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在肥隆重举行

【合肥日报】中国科大:红专并进一甲子 科教报国六十年

【合肥日报】“姻缘”开启书写传奇 合肥与中国科大共生发展之路

【合肥晚报】上下联动 力保中国科大六十华诞 续写佳话 开启校地共建全新篇章

【中安在线】中科大即将迎来60华诞 科教报国为初心

【合肥晚报】金寨路等干道美容 喜迎中国科大校庆

【合肥晚报】高层次人才新增数量居全国前列 中国科大:培育具有前沿科技视野的师资队伍

【合肥晚报】上下联动 力保中国科大六十华诞 续写佳话 开启校地共建全新篇章

【江淮晨报】一城一校 四十八载相伴相生 校地合作渐入佳境,辉煌科研成果成就“创新高地”

【合肥晚报】“一城一校”相辅相成 休戚与共半个世纪 中国科大多项科技成果助力实现国家超越

【江淮晨报】创新走出校园 创业开花结果

【江淮晨报】科大少年班迎来40岁生日

【新安晚报】科大少年班40年:“神童”毕业去了哪

【江淮晨报】执着科研创新 先生如此 学生亦然

【合肥晚报】五位院士从这里走出来

【合肥晚报】学生可以直接敲开教授的门

【江淮晨报】几十栋临搭木板房 办出新中国 首个研究生院

【合肥日报】科学春天中绽放的“迎春花”——中国科大少年班的超常人才培养之路

【江淮晨报】坚持本科不扩招 打造英才之摇篮

【江淮晨报】中国科大频频亮剑前沿科学领域

【合肥晚报】中外大学校长聚首中国科大探讨新形势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合肥晚报】中外大学校长聚首中国科大探讨新形势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合肥在线】求是科技基金颁奖:24年见证中国科技发展轨迹

【新安晚报】96 岁杨振宁再回中国科大 出席“求是奖”颁奖典礼

【安徽日报】“求是奖”颁奖典礼在中科大举行

【光明网】2018年度“求是奖”在中国科大揭晓

【安徽新闻联播】2018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科大举行

【合肥新闻联播】2018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科大举行

【中国科学报】山西与中国科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新闻网】李彦宏夫人马东敏向母校中国科大捐赠一亿元人民币

【中青在线】校友马东敏向母校捐赠1亿元

【安徽卫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奠基

【人民网】中国科大最大校区今天奠基开工 一期预计2020年交付

【央广网】中国科大合肥最大校区开建

【安徽日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奠基 李国英宣布开工 白春礼致辞

【合肥日报】中国科大高新园区举行奠基仪式 白春礼李国英宋国权舒歌群包信和等出席

【新安晚报】中国科大高新园区今奠基 一期项目预计2020年底交付

【中青在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奠基仪式在肥举行

【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大高新园区奠基 布局高技术与工程学科领域

【中安在线】中国科技大学高新园区奠基 李国英宣布开工白春礼致辞

【新华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举行奠基仪式

【合肥晚报】中科大高新园区开工建设 成为中国科大校区中面积最大的校区

【市场星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奠基 超过中国科大现有五个校区面积总和

【新安晚报】中国科大高新园区奠基

【安徽商报】中国科大高新园区奠基 超过现有五个校区面积总和 拟布局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